【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而引起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本病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腰4、5为最多见,腰5骶1次之,腰3、4较少见。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痹证”范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内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2、外因:腰部外伤、突然负重或闪腰、姿势不当、腹压增高、创伤、受累劳损及受寒受湿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检查】
1.X线 可表现为正常,亦可见生理前凸消失,或脊柱侧凸,也可见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盘位置可有“真空”现象,可见“游离”骨块,可有脊椎不稳表现,可有Schmorl’s结节。
2.CT和MRI 可清晰显示椎管形态、髓核突出的解剖位置和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3、肌电图检查 一般神经根受累及后3周出现异常肌电图表现,可有纤颤电位、多相电位,有力收缩时可出现单纯相和混合相。
4.脊髓造影 髓核造影能显示其突出的具体情况;蛛网下腔造影可显示髓核突出及硬膜脊受压的部位和程度;硬膜外造影可显示硬脊膜外腔轮廓和神经根的走向,反映神经根受压的状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体征】
1.典型症状 为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可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升高时加剧,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
2.腰部畸形 因腰肌紧张、痉挛,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出现后凸畸形。
3.腰部活动受限 急性发作期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绝大多数患者腰部伸屈和左右侧弯功能活动呈不对称性受限。
4.压痛和叩痛 突出的椎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压痛和叩痛,并沿患侧的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足背外侧。
5.下肢麻木感觉异常 下肢麻木的发作一般在疼痛减轻以后或相伴出现,其机制主要是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神经根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
6.肌力减弱或瘫痪: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产生神经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离子性能量疗法和中药治疗,其它理疗、按摩等可减轻症状。
一、离子能量疗法:局部贴敷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骨伤型)。
产品指标:由治疗贴和穴位灸组成。治疗层表面驻有≥600V的负极性高压静电。
治疗机理:局部贴敷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骨伤型):
1、止痛消肿:作用于组织细胞,使其荷能增加,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水肿的吸收的效果,从而解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或下肢前侧疼痛等即可减轻甚至消失。
2、经过补充负离子能量,中和了相对较多的上正电荷,使髓核组织等离子化,促使髓核消融,形成间隙,减轻了突出间盘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3、防止再脱出:离子能量可激活软骨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系统,加快了椎间盘两椎体之间纤维软骨的修复和韧性,让椎间盘灵活自如。并更加有力的约束和固定髓核,防止其再次脱出。
贴敷方法:1、使用前清洁皮肤。2、揭去治疗层(方形)的保护层,将其均匀地贴敷于椎间盘病变处,如粘贴不牢,可另用胶布固定。3、揭去穴位灸(圆形)的保护层,将其贴敷于背部的肾俞穴――背部第二腰椎脊突下旁开1.5寸。(详见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说明书)
二.中药辩证施治:
1.发病早期及气滞血瘀明显者,重用通经活血、舒筋止痛之药。如当归、丹参、牛膝、枳壳、三七、红花、乳香、没药、川芎等。
2.对寒湿重者加健脾利湿药,如干姜、白术、茯苓、甘草等。对风湿重者加袪风湿药,如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桂枝、细辛等。
3.对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选用一些外肾阳或肾阴药,如桑寄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补骨脂、旱莲草等。
三、手术治疗:用于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②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功能障碍者,疑有椎间纤维环完全破裂髓碎片突出至椎管者。③合并有明显腰椎管狭窄者。④中央型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调护】
1.改善不良的用力姿势,避免强力举重,以防止腰部负荷的增加。坐位时腰部应略后倾,同时腰后放一垫,屈髋屈膝;弯腰提取重物时应屈髋屈膝,直腰取物,避免腰部的扭曲动作。
2.加强腰背肌、腹肌的功能锻炼,可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腰部的负荷,同时强有力的腰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的损伤。
3.中医学认为在寒冷潮湿环境中,腰部易为寒湿所困,产生腰痛,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和基础,要注意改善居住的环境。
4.急性期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可避免椎间盘的进一步损伤,减轻对破裂椎间盘的压力,促进局部炎症反应物的吸收,使疼痛症状缓解和消失。
5.本病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应多卧床休息,做到饮食起居有节,避免腰部过度屈曲、过劳或受风寒,久坐、久站时可佩戴腰围保护腰部,增加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并适当补钙,对疾病的康复裨益非浅。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