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又称托马斯(Thomas)征,一种方法是让患者仰卧位、腰部放平,嘱患者分别将两下肢伸直,注意在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侧下肢伸直时,腰部挺起,则为阳性征;另一种方法是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大腿贴近腹壁,使腰部接触床面,以消除腰前凸增加的代偿作用,再让其伸直患侧下肢,若患肢随之跷起而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即为阳性征。提示该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形,常用于检查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引起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并记录其屈曲畸形角度。
2.髋关节过伸试验 又称腰大肌挛缩试验。患者俯卧位,患侧屈膝90o,医生一手拨其踝部将下肢提起,使髋关节过伸。若骨盆亦随之抬起,即为阳性征。提示有腰大肌脓肿、髋关节早期结核或髋关节强直,髋关节不能过伸。
3.单腿独立试验 又称屈德伦堡(Trendelenburg)征,是检查髋关节承重功能。先让患者健侧下肢单腿独立、患侧腿抬起,患侧臀皱襞(骨盆)上升为阴性;再让患侧下肢单腿独立、健侧腿抬高,则可见健侧臀皱襞(骨盆)下降,则为阳性征。提示持重侧的髋关节不稳或臀中、小肌无力,任何使臀中肌无力的疾病均可出现阳性征。
4.下肢短缩试验 又称艾利斯(Allis)征。患者仰卧、双侧髋、膝关节屈曲、足跟平放于床面上,正常两侧膝顶点等高,若一侧较另一侧低即为阳性征。提示有髋关节后脱位或股骨、胫骨短缩、先天性髋脱位等。
5.髂胫束挛缩试验 患者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呈屈膝、屈髋体位,患侧下肢在上屈膝90o位,医生一手固定骨盆(患侧髂嵴),另一手握踝部,将患髋后伸外展,然后放松握踝之手,患侧大腿不能落下(内收)即为阳性征。提示髂胫束或阔筋膜张肌挛缩,并可在大腿外侧摸到挛缩的髂胫束。
6.望远镜试验 又称套叠征。患儿仰卧位,医生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侧腘窝部,使髋关节稍屈曲,将大腿纵向上下推拉,若患肢有上下移动感或打气筒的抽筒样感,即为阳性征。提示髋关节不稳或有脱位,常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检查。
7.蛙式试验 患儿仰卧,将双侧髋、膝关节屈曲90 o位,再作双髋外展外旋动作,呈蛙式位。若一侧或双侧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即为阳性征。提示髋关节外展受限,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检查。
8.股骨头大粗隆位置的测量
(1)内拉通(Nelaton)线 又称髂坐结节联线。患者仰卧、髋关节屈曲45 o~60 o位,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划一联线,正常的此线通过大粗隆顶部。若大粗隆顶部在该线上方或下方,都表明有病理变化。
(2)布来安三角 患者仰卧位,自髂前上棘与床面作一垂线,自大粗隆顶点与垂直线作一水平线,再自髂前上棘与大粗隆顶点间连一直线,构成一直角三角形。对比两侧三角形的底边长度,若一侧变短,表明该侧大粗隆向上移位。
(3)休梅克(Shoemarker)线 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于中位,两侧髂前上棘在一平面,从两侧髂前上棘与大粗隆顶点分别连一直线,正常时两线延长于脐或脐上中线,若一侧大粗隆上移,则延长线相交于脐下且偏离中线。(骨伤病手册)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