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特效疗法
骨病研究
骨病常识
骨病检查
骨病康复
电子病历
专家咨询
招商信息
English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骨伤疾病专题  
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颈椎病 颈椎间盘变性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综合征 骨科检查 骨病的诊断与治疗 椎骨增生 进行性椎间盘退变 韧带钙化 骨刺的诊疗 颈部疼痛 落枕 失枕 颈部僵硬 上肢疼痛的病因 生理性前凸减少的诊治 X线检查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离子能量疗法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以及由此引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也有人称之为颈椎综合征。
  一、病因病理
   由于颈椎骨、椎间盘和周围纤维结构的慢性退行性变、椎骨增生,加上颈椎活动度很大,负重亦多,在解剖结构上又相对比较薄弱,因而颈椎,尤其是下颈椎,颈5、颈6、则较其他部位的脊椎容易发生劳损。本多见于40岁以上,并从事写作、编校、会计、打字等工作人员,他们因长期低头,使颈部肌肉处于一种长期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的韧带和肌肉易于受到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由于相互磨损而增生;又因长期劳损以及随年龄增长的生理性变化而发生进行性椎间盘退变。故此,则可在某种外力(如损伤)的影响下而出现纤维破裂与髓核突出。或椎间盘的髓核逐渐失去弹性而萎缩、纤维环膨及椎间隙变窄等。随着椎间隙变窄,椎间诸韧带及后关节囊亦开始松弛,椎间关节不稳定,致使椎体和椎间关节不断发生病理性活动(半脱位)及轻微的创伤,久之则出现反应性椎体边缘、后关节、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或钙化,以至椎间孔和椎管腔狭窄等改变。上述的各种病理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当发展一定程度,即可由于单一或合并作用而导致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等邻近组织受压或牵扯,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颈椎病与腰椎病之间的病理改变重点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颈椎病处,单纯由椎间盘突出所致者较为少见,仅占5%左右;而致病作用最大的改变是骨质增生,尤其是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往往是引起颈神经根与椎动脉受压的主要原因。有时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并突入椎管内尚可压迫脊髓。此外,某种程度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小于9~11mm),如一旦发生颈椎退变,即使其程度较轻,亦可产生较严重的临床症状。
  二、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一)颈型颈椎病
临床上所谓“落枕”或“失枕”,绝大多数属颈型颈椎病,或为其他型颈椎病的前驱表现。此型以颈项疼痛为主要症状。一般认为,颈痛以及反谢性颈肌痉挛系由于颈椎发生退变,使椎间盘纤维环、韧带、关节囊及骨膜等组织的神经末梢受刺激而致,此型颈椎病的病程多较长,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以至数年。
   临床症状多由于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受寒或体力活动时颈部突然扭转等而诱发,故疼痛常在清晨睡醒后出现,一般呈持续的酸痛或钻痛性质,头颈部活动时加剧。其部位可累及颈部、肩部及上背部,严重时甚至向后头部及上肢扩散,疼痛常伴有颈部僵硬感;某些慢性病患者,尚可在头部转动时发生异响的主诉。体检时可见头向患侧倾斜,颈生理前凸变直、颈肌紧张或活动受限。患部常有一些明显的压痛,如肌腱附着点、筋膜、韧带以及颈椎棘突等。一般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X线检查常显示轻度或中度颈椎退行性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发病率最高,约为60%。发病主要由退变增生的椎间小关节或钩椎关节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患者颈部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颈后有压痛并伴有放射痛,颈部僵硬或向健侧倾斜,颈部活动呈不对称性限制,后伸或患侧旋转时疼痛加重,除疼痛外,多数患者还常有整个侧上肢沉重无力、麻木或虫爬等异感。
   体检时如在发作期常见颈部强直、活动受限、生理性前凸减少,压顶试验。直臂抬高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牵引试验、棘突指压头后仰试验、转头加压试验等常可为阳性。
   (三)脊髓型颈椎病
   由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盘向后突出和后纵韧带或肥厚的黄韧带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和神经根,或因交感神经的刺激,导致脊髓血管痉挛等原因造成的脊髓变性坏死,由此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综合征。在颈椎病各型中,本型约占10%~15%,本型的临床症状较多,有感觉、运动、自主神经、脊神经和血脊神经和血管受累的表现。早期单侧下肢发紧发麻,手部肌力减弱,持物不稳,甚至有四肢瘫痪,小便潴留、卧床不起等症状。压顶试验、牵拉试验阳性,可有不规则的躯干与下肢的感觉障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且有病理反射。本型患者脑脊液动力试验常表现为不完全梗阻。
  (四)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增生性突出物在椎间孔或横突孔处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所致。本类型症状是最复杂,累及的范围也特别广泛,可包括患侧的上半部躯干、头部及上肢。由于颈交感神经不断遭受刺激,在其分布区内即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中,较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有疼痛和感觉异常、血管运动、腺体分泌和营养障碍以及内脏的功能紊乱等,这些症状往往彼此掺杂而合并发生。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
   本型又称缺血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变增生,使椎动脉扭曲、痉挛或受压,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内耳和脑部缺血,可出现位置性眩晕、视觉障碍、头痛、头面部和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猝倒,在猝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多数人能立即清醒,并能很快爬起继续活动。体检时棘突部位有压痛,压顶试验阳性,有时出现反射亢进,脑血流图有异常改变。
  (六)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上遇有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体征者,即可视为混合型颈椎病。本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颈脊髓等组织在解剖上密切相关、当椎间盘向后侧突出是时,即可同时压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如同时压迫颈神经根和交感神经即为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同时压迫颈脊髓和神经根,即为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时,颈椎后缘骨赘向前凸可压迫脊髓,两端可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临床即出现截瘫或四肢瘫痪,以及出现病变水平的神经根受累症状并有椎动脉缺血表现,因此,从解剖和病理上看,多种组织混合受累是绝对的,而单纯的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受累相对的。
  三、诊断要点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到目前为止,仍缺乏统一的规定。临床上的常根据各型的特点,提出以下诊断原则:
   1.病史和症状  中年以上年龄组,有慢发性颈、肩臂痳痛,或有头晕、耳鸣、视雾、猝倒症,或有下肢麻沉无力及震颤、瘫痪;或有肢端发凉、发绀。
   2.体征  有颈丛、臂丛神经根受压表现;或椎动脉、脊髓前动脉受挤压表现;或有颈脊髓受挤压表现;或颈交感神经受挤压表现。
   3.X线检查  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向后成角畸形,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或钩突骨赘形成、项韧带钙化等。X线所见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才有诊断意义,不可仅凭X线片的增生变化即作出颈椎病的诊断。
   4.化验及其他特殊检查  三大常规、血沉、抗“O”检查一般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脑血流图可见“左右椎动脉不对称”,尤其在颈部转动时,患侧可出现波幅明显下降,脊髓造影可见颈段不全或完全性梗阻等。
  四、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疗法  分坐式和卧式两种。坐式主要适应直线牵引的患者;卧式可分有角度的前屈位牵引和无角度的直线牵引,适应症较多。
   (1)牵引方法:开始时可从3~4kg开始,逐渐增加到18~20kg。试验证明,当牵引
重量为5kg时,椎间隙即已有明显增宽,增至10kg时增宽更为明显。当然重力牵引应根据患者情况,能否耐受,同时要严格掌握时间。
   (2)牵引疗程:小重量牵引10~15次为1疗程,每日1~2次,每次20~30min,两个疗程之间应休息7d,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可配合理疗或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
   2.离子能量治疗   离子能量治疗是目前国内治疗颈椎病的首选疗法。“骨康聚能离了(子)治疗贴”的生物能量离子效应,可以将负能离子透入到颈椎皮下组织-肌肉-软骨-韧带,激活成骨细胞活性,带负电荷的钙离子沉积在骨性组织中,增强骨钙含量,同时清除组织中的代谢产物和死亡的细胞,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颈椎纤维间纤维的再修复。由于贴在病灶部位的“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可以通过穴位放大作用,向体内补充负离子,通过负离子在血管内皮细胞膜的移动,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充分利用血管内皮、血细胞、血小板同极性(均为负电)的相斥作用,导致了血液畅通的不凝效应,进而改善病灶区微循环,加强颈椎椎间纤维环及纤维软骨板和椎管的供氧、供血,使断裂纤维环和受损的软骨板、椎管的功能得到迅速的恢复。同时,由于“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对颈椎疼痛部位进行贴敷,通过能量场和生物微电流不断刺激局部“阿是穴”,向髓核病变区域释放大量的负极性离子,激活蛋酶,消融从椎间盘已脱出变性而坚硬的髓核;同时由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免疫力的提高,巨嗜细胞大量出现,一方面清除病变组织所产生的炎性及致痛物质,同时又能够吞噬髓核消融后的代谢废物,使之不再压迫刺激椎管内的神经根、脊髓神经末梢或影响椎动脉供血,从而使颈椎病的治疗产生一系列良性反应。如颈部疼痛、僵硬、麻木、眩晕、运动障碍、视物不清、耳鸣耳聋等症状迅速减轻,直至消失。“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每次一(1~2)贴,每贴贴敷48小时,30天为一个疗程。
   3.理疗
   (1)推拿正骨疗法:也是配合离子能量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最佳。
   (2)神经阻滞疗法  颈椎椎旁阻滞:0.5%~1%普鲁卡因5~10ml,醋酸曲安奈德20mg,或地塞米松10mg混合液,以痛点为中心进行封闭,深度不超过颈椎横突,每周1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5次。
   4.药物治疗
   (1)解热止痛药:疼痛严重者可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强筋松、抗炎灵、根痛平等。
   (2)扩张血管药物:如菸草酸、地巴唑、血管舒缓等。
   (3)解痉类药物:如苯海索(安坦)片、苯妥英钠等。
   (4)营养及神经系统类药物:如谷维素、刺五加、硃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5.手术治疗  对情严重,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脊髓型患者,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准确定位,手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目前多采用颈前入路,彻底切除切病变间隙椎间盘,在牵引状态下卡入髂骨块。另一手术是经后正中切口,切除椎板和关节突,以解除椎管和椎间孔处压迫。摘自《痛症的诊断与治疗》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

上一篇:颈部后纵韧带钙化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冈上肌损伤及冈上肌腱炎的诊断与治疗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腕关节扭伤
 ※ 肩锁关节挫伤
 ※ 低头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 224
 ※ 跟痛症
 
*患者姓名:
  性 别:
*年    龄:
  病名:
  *详细症状:
  *咨询内容: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电子邮件(E-mail):
  *通信地址及邮编:
@
博生肿瘤信息网
新动力医疗器械网
心脑血管信息网
  More……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专家信箱版权申明
点击这里给我发信息 Copyright 骨病治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郑州博生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E-mail:bosheng@bosheng.com
电话:号码:0371-86540190  传真:0371-86540183
Copyright©1996-2010 bos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