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头夹肌劳损 扁担疙瘩 颈部肌肉疼痛的诊治 骨病的治疗与诊断 骨科检查 头夹肌劳损的诊断与治疗 离子能量疗法
头夹肌易在第7颈椎处劳损,在止点枕骨上项线处也极易损伤。经常挑担子的人易患此病,因在挑担子时头夹肌一直于紧张的牵拉状态。在第7颈椎的附着点处,由于损伤后肌化增生瘢痕,在第7颈椎处常形成一个圆形隆起,俗称扁担疙瘩。
一、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或劳损史。
2.在第7颈椎棘突处或枕骨上项线单侧或双侧压痛。
3.用手掌压住颈后部,将颈部下压使其低头。令患者努力抬头后伸,即引起疼痛加剧。
二、治疗方法
1.小针刀疗法 选好进针部位,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常规消毒皮肤,例如疼痛及压痛点在枕骨上项线单侧或双侧,针身角度与骨面成900角,直达骨面,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3~4次,必要时可以肌纤维呈垂直作部分切割3~4刀即可,出针后用创可贴固定。注意事项:①在第7颈椎处治疗时,不宜太深,防止损伤神经及脊髓;②在枕骨上项线处,注意进刀部位,尽量避开小神经、小血管损伤。小针刀剥离时,要紧贴骨面上进行。
2.离子能量疗法 国内最新高科技产品“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贴敷于第7颈椎处,离子能量治疗,透过皮肤肌肉等组织,到达病灶部位,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改善组织供氧及营养代谢、松解软组织粘连、镇痛消肿等作用,因而能迅速消除痛源,修复受损组织。“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每次1~2贴,每贴贴敷48小时,15天为一个疗程。
3.封闭疗法 选用曲安奈德1ml,2%利多卡因3~5ml,胎盘组织液4ml,当归注射液4ml。作痛点注射(常规消毒),通常是一次进针六点注射法,即在痛点处垂直进针,直至骨面或所在深度(病灶处),注入2ml药量,然后边退边推药水2ml,再向四周(上下左右)各注入2ml药水,术毕。每周1次,3~5次为一个疗程。
4.按摩疗法 主要在痛点上进行按压、弹拨、顺筋以及按揉等手法,每日1次,7d为一个疗程。配合红外线或神灯,效果更佳。
摘自《痛症的诊断与治疗》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