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造影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与CT近似。常用有脊髓造影、椎间盘髓核造影、静脉造影、硬膜外造影等。
1、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准确率高,一般大于90%,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诊断怀疑时,可作为首选方法。脊髓造影方法有碘油造影、碘水造影及空气(氧气)造影等。
(1)碘油造影:造影形态,常见有四类:①腰椎间盘外侧方突出时,硬膜囊凹形压迹,根袖影升高或消失。②正中突出时,硬膜囊正中受压,有细条线状造影剂从两侧或一侧流向远端完全阻塞椎管时。造影剂停滞在一平面。③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尚未完全破裂:局部影像呈面纱状或珠帘状。④突出物导致神经根充血、水肿,出现丝条状马尾神经影。评价: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价格便宜。除头痛外无其它反应。此外不易吸收,可在治疗后长期观察用。
(2)碘水造影:造影形态:①中央型突出:硬膜囊受压。②侧方型突出:神经鞘袖受压或硬膜囊受压。评价:成像比碘油造影清楚,充盈脊髓和神经根完整因造影剂能较清晰显示受压部位。但副作用较多、显像时间短,价格贵。
(3)空气造影;造影形态: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可见密度减低的空气柱有填充缺陷,气柱彰明显后移或中断。评价:优点为反应小、无过敏、无后遗症,不使用药剂;缺点是显影不如碘剂清晰,颅内高压者不宜用.目前国内应用较少。
2、椎管静脉造影:准确率几与脊髓造影相近,可达86%。造影剂可显示椎管内静脉走向及该静脉在病变处有无受压或被推移。在椎间盘处受压多为椎间盘突出;在椎体的椎管部位,可为其它占位性病变。但定性诊断仍有困难。
3、腰椎间盘髓核造影:髓核影像;正常为椭圆形。病变的椎间盘有球状、叶状、单核状、多枝状、粉碎状等,并可了解纤维环破裂的方向、程度。评价:髓核造影比较安全有效,诊断率在68%~89%之间,但由于注射药物分布不均匀等种种原因,影像不规则。另外已有报道,有因注射造成纤维环破裂、注射液误入蛛网膜下腔造成截瘫及感染等。
4、硬膜外造影:既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硬膜外肿瘤等,亦可作为治疗后评定疗效的客观依据。据报道其诊断正确率为100%。造影形态:(1)正位片示:中心部位的充盈缺损;周围性充盈缺损;神经根外形的中断。(2)侧位片示:椎间盘后方,有巨大的硬膜后方压迹;前方造影剂内的充盈缺损;后方造影剂内的蜂窝状狭窄。评价: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诊断准确率高,不留后遗症,显影范围大且清晰。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