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线检查:X线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排除腰椎化脓性炎症、结核、原发或继发肿瘤等。但不能作为定性诊断。(1)腰椎正位片:正位片可呈现侧凸。(2)腰椎侧位片:①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后凸。②腰椎间隙变为后宽前窄或前后等宽(1E常为前宽后窄)。③突出部上下两个椎体前缘可产生骨赘增生。④突出的椎间隙可变窄。
2.CT检查
(1)椎间盘膨出:CT表现为椎体后缘对称性均匀一致的轻度弧形向后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CT值为80~120Hu,硬膜外脂肪层清晰,硬膜囊无明显受压、变形。
(2)椎间盘突出:CT表现为局部突出于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突出缘与纤维环后缘呈钝角相交。若椎间盘向后突出,则硬膜外脂肪受压、移位,甚至消失,硬膜囊前缘受压内凹,明显突出时,可使硬膜囊变扁、闭塞,脊髓受压移位,局部椎管变窄。若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使侧隐窝前后径缩短,压迫相应的神经根鞘,使之向后移位。
(3)椎问盘脱出:当髓核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即形成椎间盘脱出,脱出缘模糊而不规则,椎间盘脱出缘与纤维环后缘呈锐角相交,压迫相应的脊膜囊和神经根,使脊膜囊变形,神经根移位。当形成游离碎片时,又称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突入椎骨内的髓核形成游离碎片,而相应的椎间盘后缘可显示正常或稍后凸,游离碎片密度较高,往往位于相应椎间盘上或上几个层面的椎管内,压迫该部的硬脊膜囊和神经根。
3.MRI检查 在质子密度像或T1加权像上,矢状面可见突出的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方伸出,其组织的信号强度呈现与该变性椎间盘相等的信号强度。横断面上变性的椎间盘局限突出于椎体后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边缘规则或略不规则,T1加权像,其信号与邻近椎间盘相仿。当后纵韧带撕裂,部分髓核穿过后纵韧带时,后纵韧带的低信号区失去连续性或显示不清。当髓核穿过后纵韧带形成游离碎片时,矢状面图像上往往更显示清楚病变椎间盘层面上或下椎管内游离椎间盘突出。T2加权图像上突出的椎间盘信号往往比相应节段脑脊液及脂肪信号低,清楚地显示硬膜外脂肪移位、消失,神经根鞘受压向背部移位,硬脊膜囊变形,脊髓组织受压。
影像学诊断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方法是CT''''检查,但对于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易漏诊临床症状典型,而CT检查为阴性者,可进一步使用MRl检查。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