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穴位 穴位注射疗法 经络 骨关节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 肩周炎 骨质增生 神经系统 体液系统 骨科治疗 骨病治疗 骨伤治疗
一、概述
穴位注射疗法是根据所患病,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用相应的穴位(包括耳穴)和药物,并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效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根据经络学说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的,从而使针灸学增添了新内容,而且在发挥经穴和药物的治疗效能方面,也取得了新的发展,这种疗法,不仅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的特点;而且还具有节省药物、使用简便、好学易懂、便于推广等优点,故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穴位注射疗法的治疗作用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药物沿经络系统直达病所,因而更加发挥了穴位和药物的治疗效能。经络系统是有机体的独特兴奋传导系统,经穴是分布在经络上的兴奋点(穴位)。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气血之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使气血通行无阻,充分发挥其营内卫外作用,从而使脏腑组织之间保持平衡,内外得到协调,人体得以安宁。穴位注射后,药物沿经络循行路线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并在体内保留较长的时间,故可持久地发挥穴位和药物的治疗作用。
2.药物借神经系统与神经体液作用发挥其治疗效能。穴位注射是把药物注入穴位内,它不仅经络系统有作用,而且也影响到神经系统。药物注入兴奋点(穴位)中,除针刺机械刺激外,加上药物滞留于兴奋点(穴位),使酸、麻、胀、重等反应得以更强的激发和持续,并通过神经传至大脑一定部位的感应点而生感觉。由于药物延续了针刺效能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所以可使兴奋点(穴位)不断强化,最后引起大脑感应点周围区域的抑制,而达到治病目的。
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对机体的作用是相互协调的。药物穴位注射后,在作用于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同时,还在局部以弥散、渗透等方式进入血液、淋巴和组织等细胞外液,并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将药物带入更深的组织中,某些药物分解后可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并进入细胞内直接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发挥其治疗效能,针刺经穴和药物作用于经穴的综合效能,通过大脑感受,经传出神经传到一定的脏器和内分泌腺上,使脏器功能得到调整,使内分泌腺体分泌某些激素来抵抗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达到战胜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疗法的治疗作用是综合性的。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上的穴位,弥散于穴位中的药物,又通过经络反射和经循环途径,迅速并持续地作用于相应器官,发挥其治疗效能;同时通过神经系统与神经体液对机体的作用,激发其抗病能力,产生综合性的更大疗效。
二、应用范围与禁忌证
1.穴位注射疗法的应用范围 穴位注射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目前已被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神经精神等各科。实践证明,许多疾病用穴位注射可获得痊愈,有些疾病,用此疗法配合临床有缩短病程的功效。
2.穴位注射疗法的禁忌证 穴位注射疗法是安全的,如所取穴位处有炎症、湿疹、疖肿或化脓等情况时,可另选具有同样治疗作用的穴位注射。但身体过分衰弱或有晕针史者可暂不穴注,孕妇亦应慎用。(痛症的诊断与治疗)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