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推拿 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治疗 骨病治疗 骨伤治疗 颈椎病 肩周炎 颈肩腰腿痛 骨质增生 坐骨神经痛
推拿医术在我国历代中医文献中都有的详细的记载,内容非常丰 富。其手法多种多样,且因病而异,手法虽多,但常常是由若干基本手法演化而来的,掌握了基本方法,便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书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介绍十几种常用的推拿基本手法,即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捏法、搓法、摇法、理筋、弹拨、引伸等手法。通过手法治疗,可理顺筋骨,舒筋活络,消炎止痛,分离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营状况,使受损的组织尽快得以修复,恢复正常功能。除以上手法治疗外,还可以配合指压穴位、超短波理疗或痛点封闭等治疗,以便取得满意疗效。治疗任何一种疾病,都不宜单用其中某一种手法,而是常以两种或多种手法互相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强调指出,手法的熟练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推拿按摩医生,必须进行基本功的练习。
一、推法
推法是用手指前端、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和手掌根部,于受伤体表(颈部、躯体、四肢)视患者的胖瘦、伤势的轻重、范围的大大小小,以适当的力量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因具体手法不同,可分为单手推法、双手推法、八字分推法、虎口推法和掌根推法5种。推时手掌或指腹应紧贴病变部位的皮肤,着力均匀地推动,使治疗部位的皮肤发红、发热为宜。
二、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病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肌肉、肌腱、视患者体质情况和病变范围的大小,用拇指和另外二指或四指施术提拿。指腹着力,将伤部组织钳起,一并向上提拿,使钳住的软组织呈半圆顶型,然后突然放松,由轻至重,以达到深层组织。在提拿时,方向应与肌腹垂直,也就是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按此手势重复数遍。
三、按法
按法是术者用手掌或掌根、手指或拳式,在病变部位按压,这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手法可分为单手按压法、双手按压法、手指按压法、屈指按压法。单手按压着力较轻,可用在胸肋、腰部软组织。双手重叠按压,着力较重,多用于背部之脊柱、腰骶、臀部及四肢肌肉较发达的部位。在按压施治中,应视患者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变部位的不同,控制着力的大小。一般是先轻后重,逐渐用力向深部按压。术者依自身的重力,通过肩、肘、腕关节施术。手掌应以闪颤动作组织深部按压,至患者感到深部组织有酸胀、麻感为宜
四、摩法
摩法是术者用手指或手掌作按式,于患者伤部摩擦移动和旋回动作。此法常与按法配合运用,摩法常运用于颈、躯干、腹、四肢等部位。为临床施治中常用的方法,摩法种类繁多,这里选述三种:直摩法、合摩法和斜摩法。
1.直摩法 术者用手掌或并拢的手指,于患者体表着力均匀地摩擦
2.合摩法 术者用双手置于患者肢体两侧,按伤势范围进行摩擦。
3.斜摩法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置于患者体表,按照部位及所取方向进行摩擦。
五、揉法
揉法的基本操作与摩法相似,但揉法比摩法用力重,刺激性也强,揉动时动进动作要缓慢,重力要集中。用手掌或握拳在病变部位作环行揉动。常用的手法有掌揉法、肘揉法、指揉法。
六、捏法
捏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拇指和其余四指在病变部位捏拿软组织后,手指作对合收缩或以旋转动作向前移动。捏法常与揉法相配合,交替运用。此手法也叫指揉法。根据不同部位,有三指捏法和五指捏法两种。
七、搓法
搓法是用手指或手掌病变部位搓动。此手法多用于颈、胸、背、腰和四肢部位。搓动时运用应均而柔和,自上而下地进行。其速度较快,每分钟在50次以上。
1.掌式搓动法 术者双手掌在病变部位的两侧,按所取部位方向进行搓动。
2.拳式搓动法 术者双手或单手作握拳拳式,在病变部位进行搓动。
3.指式搓动法 以拇指及示指在病变的足趾或手指两侧作对合式搓动。
八、摇法
摇法是摇动关节的一种手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关节旋转功能障碍。在操作时,将患者肢左、右、上、下、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摇法,也可握住患肢远端向下抖动。摇的幅度由小到大,直到最大可能的限度,但需注意,骨折或脱位及急性肌肉撕裂伤,禁用此手法。常用的摇法有摇肩、摇髋、摇踝等法以。
1.摇肩法 即摇动肩关节,是治疗肩周炎、促其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手法。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下垂,肌肉放松,术者以左手固定患肩,右手握住患肢腕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摇动。摇动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逐渐增大其活动量
2.摇髋法 患者仰卧,自然屈曲患肢膝、髋关节。术者以一手握住踝关节,另一手扶住膝关节,使髋关节屈曲后,再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摇动。摇动的速度由小到大,但不应超过正常生理范围。一次治疗每侧运摇8~12次即可
3.摇踝法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双下肢以伸直,患肢踝部伸出床沿之外。术者以骑马式站于其远侧,右手握住足背,左手握住足跟,双手同时向反方向摇动,使踝关节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活动。每次治疗,反复运摇15~20次
九、理筋法
术者运用双手拇指或一手的拇、示指,在患者受损的肌肉,肌腱、韧带、神经束和偏歪的棘突部位施以重载方向的挤压和按摩,使移位的软组织复位。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十、弹拨法
术者运用一手拇指或两手拇指以,在患者治疗部位软组织和肌腹间,垂直方向用力来回拨动。此法常用于腰、背、肩等部位,对缓解肌肉的痉挛和松解粘连有较好的作用,一般一个部位可连续弹拨10~15次
十一、扯法
扯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暴露皮肤。术者用拇指端和示指远端两个指节侧面挟起皮肤,并向一侧牵拉拧起的组织,然后急速松手,此手法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用扯法后皮肤变为潮红,且稍有痛感,但感到全身舒适。可用于治疗头痛、感冒、腹痛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病症。
另外,也可用示、中两指的第2指节侧面相钳,夹住皮肤牵扯治疗。为了减轻牵挂时的疼痛,可在术者的手指上涂些水作递质以免损伤皮肤。
十二、引法
引法是一种牵伸关节的手法。它针对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和肢体损伤所知造成的疾患。导引有关机体作被动的活动,使其恢复运动功能。它有牵伸挛缩关节和纠正关节错位的作用。操作时,术者紧拿患肢的一端,根据受伤关节功能活动程度,顺势而行,缓慢牵拉,做屈、伸、俯、仰、侧弯等动作,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用力的大小,视病情而定,切忌使用暴力或突然用力。引法常用于全身大关节。(痛症的诊断与治疗)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