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特效疗法
骨病研究
骨病常识
骨病检查
骨病康复
电子病历
专家咨询
招商信息
English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骨病特效疗法  
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埋线疗法坐骨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

  关键词:埋线疗法 坐骨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下肢麻痹 面神经麻痹症 偏头痛 遗尿症 痛经 癫痫 腰背筋膜炎 站立性神经痛

   该疗法是在中国医学经络学论和针灸疗法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成,在我国乃至东南亚诸国已广为临床应用,并不断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理论,使埋线疗法有所创新和改进。除将药线传统地埋置在穴位附近的组织内,还可将各种做为刺激原的物质埋置在某些痛症或疾病所特有的触发区或敏感点。故而又称为经络穴位或神经敏感点埋线疗法。
  一、定义
  埋线疗法是源于针灸疗法,在相应穴位或敏感点埋置某些刺激原,以起到持续刺激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作用机制
  鉴于针灸治疗过程或局部注射过程中,当治疗手法结束或注入药液作用延续时间已过,其后继的效果往往迅即消减殆尽。为了延长对穴位或神经敏感区域的刺激时间,有人设法在各相应穴区使用小切口或穿刺将药线等异物埋置于组织间,在异物留置其间可以代替针灸针的针体,继续起着刺激作用,异物最终被组织内巨噬细胞解体吸收,遗留少许瘢痕组织。
  埋置物在体内一般经过2~3个月即被组织所吸收消失,在未被吸收前,其对穴位局部持续发挥微弱而温和的良性、兴奋性刺激作用。使机体内环境经过调整而趋向正常,当埋置物——药线吸收完毕以后,原来的疼痛等症状可不再发作,则表示病情痊愈。
埋线疗法之所以能产生长期止痛效果,可能是通过“闸门控制”效应起作用。针刺及异物留置的刺激信号上传至脊髓相应节段的中间抑制神经元。由此阻断了邻近疼痛感受器所接受冲动向中枢传递,使患者消除了主观上的疼痛感觉。
  埋线疗法的刺激强度与留置异物的粗细、长度成正比、与吸收速度成反比,当异物埋置后立刻代替针体对穴位起到刺激作用,在后其随着异物的溶化、解体和吸收过程,仍然继续起着异种蛋白的温和刺激作用,使效果绵延持久,若使用尼龙缝合埋入,则效果持续更久。
  三、器械、用具
  1.埋置物   埋置物的种类的很多,民间常用的各种药线特科学加工和开发。目前认为以铬制肠线最符合要求;它具备一定的硬度和韧性。粗细型号齐备,一般无致敏性或组织排异性,置入体内数小时后即渐变软不会妨碍肢体活动。
埋置物也可使用其他无菌而组织相容性较佳的线样材料(如高分子材料)。
  手术用尼龙缝合线也是常被选用的材料,其吸收较肠线缓慢,故刺激效应持续长久。
  若自制药线就考虑刺激性、致敏、排异等作用的有无。尽可能减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若自制药线应考虑刺激性、致敏、排异等作用的有无。尽可能减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埋置物的粗细,应根据所用穿刺针内腔的直径而定,用前按所埋入 的穴位深浅,剪成2~5cm不等长度,置于无菌盘中用乙醇灯稍加热,烤硬即可备用。
  2.置入异物之器具  根据埋入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小切口包埋和穿刺针置入两种方法,由于小切口包埋不可能达到深部组织,且操作复杂。故此已被穿刺针置入所替代,此术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故需准备皮肤消毒液及无菌棉球、无菌手套及孔巾,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事先备妥埋线专用手术器械盒。
  穿刺针是主要器械,应备齐型号不同的注射针头及腰穿(局麻)针头,并一律配有针芯,一般为7.5号、8号、12号及硬膜外穿刺专用之尖的端呈勺形之16号穿刺针。
  其他如无菌敷料、橡皮粘膏或绷带等需品均应一俱全。
  四、操作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戴无菌手套,持无菌器械)先铬制肠线取出,按要求剪成小段,烤硬后穿刺针尖端向内倒插入针的前端腔内,暂时留置备用,再选定穴位或敏感点(触发点),消毒局部皮肤,并作局皮麻丘,然后用备好内装埋置物之穿刺针穿刺“得气”后,即停于原深度不再移动,再将针芯穿入直到埋置物部位(针芯遇有轻微之阻力),此时,一手扶定针芯,另手握针柄向后倒退,退针过程中预先置于穿刺针腔内肠之肠线被针芯所顶,即由针尖突出,待针体完全拨退时,这段肠线就以平直状遗留(埋置)在组织内,并代替针体发挥长期的刺激作用。
  操作的要点是:不可使针芯向前直推到底(达针尖部),以致肠线被推出针外,在组织内呈团状留置,则效果不佳。如在针体倒退中针芯固定不动,边退针边使芯被动顶托肠线,最终将肠线顶出针外,这段肠线则呈直线状被留置原处,状似针体依然存在并起着类似的刺激作用。
   在某些需埋线的穴位附近,如布满重要的的神经、血管,粗针埋线可能造成误伤者,也可考虑改用细针穿刺,待“得气”后注射1~2m1自血(不加投凝剂),以代替埋线,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止痛持续时间常不如埋线持久。
  一般埋线后症状明显好转者为有效,疗效可持续数月或治愈,如待埋置物已被吸收(约2~3个月)后仍遗留若干个症状或再次复发时,可再次埋置为第2疗程。如适应证选择合适,一般在第1~2次埋置后即当出现明显的效果。如经2~3次埋置仍无明显疗效者,即可认为属无效病例。
  五、适应证
  1.对于各种针刺治疗有效的痛症,拨针后效果难以持久者,均可考虑改用埋置,以延长其持续时间。
  2.各种内脏功能失调或慢性病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均可于背脊两侧、骶棘肌内,按经络循行在其所属俞穴内平行植入肠线。也可用粗腰穿针在腹部横贯双侧“天枢”穴,将肠线横位埋置在双侧腹直肌内。
  3.慢性、麻痹性疾患,在麻痹肢体的末梢神经干附近埋线也常可获效。如下肢麻痹取坐骨神经附近的“环跳”穴;而神经瘫痪取“翳风”穴等。反之,对某些痉挛性疾患或癫痫发作者,在适当的部位埋线也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作者认为埋线疗法效果最佳的病症有:胃、十二指肠功能失调(胃下垂、神经性呕吐等),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高胃酸症),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症,偏头痛,遗尿症,痛经,癫痫,腰背筋膜炎以及各种站立时性神经痛等。
  六、注意事项
  1.应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观念,防止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所埋置的线头往往自行由针孔溢出,如处理不当可使炎症扩散或形成窦道,故应及时采用抗炎治疗。
  2.个别患者可对肠线有轻度过敏反应,或出现局部轻度疼痛,困倦嗜眠。一般在2~3d内经对症治疗即可消退。对过敏症状较重者,则应避免再次埋置。(痛症的诊断与治疗)

                                                                  源自:博生肿瘤信息网
                                                                  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

上一篇:枝川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各种痛症
下一篇:手法推拿治疗骨关节病及骨质增生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骨关节病
 ※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骨病疼痛
 ※ 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阻滞疗法治疗疼痛
 ※ 手术疗法治疗各种疼痛 
 ※ 压痛点封闭疗法治疗颈肩腰背痛
 
*患者姓名:
  性 别:
*年    龄:
  病名:
  *详细症状:
  *咨询内容: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电子邮件(E-mail):
  *通信地址及邮编:
@
博生肿瘤信息网
新动力医疗器械网
心脑血管信息网
  More……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专家信箱版权申明
点击这里给我发信息 Copyright 骨病治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郑州博生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E-mail:bosheng@bosheng.com
电话:号码:0371-86540190  传真:0371-86540183
Copyright©1996-2010 bos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