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心理平衡是心脏康复的灵魂

心理平衡是心脏康复的灵魂

作者:肥胖 高血糖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1424


国际心脏保健会议在1992年发表了维多利亚宣言,宣布建立心脑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此后,美国疾控中心宣布,健康的四大基石使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延长了10年,北京地区在经过11年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后,发现在8万社区人群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分别下降了51%48%,病死率分别下降了37%62%。说明对于与心理行为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其治疗必须通过消除不良的心理行为危险因素以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美国某医院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心内科医师,他一贯注意饮食控制,远离烟酒;他热爱网球运动,平时宁愿步行而不乘车,宁可爬楼而不乘电梯;他始终将体重、血压、血脂、血糖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自我评价为执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典范。一天因航班延误,他在机场烦躁焦虑、坐立不安,突发剧烈胸痛,大汗淋漓,结果证实患了广泛性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后脱险。此后他十分强调心理平衡的重要性,从行为心脏病学的观点归纳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三大基石是心脏康复的基础,而心理平衡则是心脏康复的灵魂。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三大基石众人多比较了解,也比较容易做到。从而,在饮食行为、运动行为和吸烟酗酒行为方面起到干预作用。而心理平衡这一基石往往被忽视,做起来也更不容易。

        有专家将心理应激形象分为7:1级表现为不高兴;2级出现烦躁和忙乱;3级发生轻度争吵;4级中度争吵,音量提高;5级大声争吵,紧握拳头;6级极度愤怒,拍桌子,几乎失控;7级为狂怒,完全失控,乱扔东西,伤害他人或自伤。冠心病危险因素分层显示,心理应激2级以下为低危,3~4级为中危,5级以上属高危。要重视对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以下措施对此会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是在心理方面给予来访者以帮助、劝告、启迪和指导,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摆脱困境和克服情绪障碍的办法,以利身心的健康和谐。曾有调查,对1 03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6个月以上的患者观察心理咨询的效果,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与第2组患者分别由心理科和心脏科医师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第3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咨询,由门诊随访服药。经过1年的随访,第1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分别为2.9%0.9%,第2组为4.2%1.8%,而第3组则上升为8.9%4.8%3组结果差异显著,表明心理咨询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十分有效,而心理医师的劝解疏导效果尤为显著。

        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病人的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治疗方法,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一个患者近期有心理伤害因素时,胸痛不易缓解,并发症增多。如能早期进行心理疏导、暗示和认知行为矫正等心理治疗,及时缓解焦虑抑郁和悲痛情绪,则预后优于单用传统的心血管药物治疗者。有一组对照研究显示,68例伴有显著焦虑或抑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38例应用药物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应用轻音乐治疗,4周后81.5%有效,胸痛和情绪障碍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30例不进行心理治疗,仅以心血管药物治疗,有效率仅50%,差异明显。

        松弛训练和生物反馈治疗

        松弛训练是在医生指导下,病人通过各种固定程式做反复训练,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及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松弛、宁静状态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如静默法、想象法、深呼吸法等。生物反馈疗法则是借助一定的仪器,通过训练,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心率、血压、肌电和皮温等指标的随意控制,校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恢复内环境稳定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研究发现,进行自我松弛训练或应用生物反馈治疗,对伴有焦虑或抑郁的冠心病患者可明显地平衡自主神经系统,缓解胸闷胸痛和焦虑抑郁情绪,同不进行此类干预的对照组比较,明显地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程度并降低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